智慧学佛网 佛教宗派 藏传佛教密宗的发展历程

藏传佛教密宗的发展历程

藏传佛教又被人称为密宗,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宗派,是从印度直接传入西藏的。西藏佛教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时期,即前宏期及后宏期。大约为公元七世纪的中叶。当赤松德赞接任藏王后,佛教在西藏开始有了长足的发展。

  藏传佛教又被人称为密宗,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宗派,是从印度直接传入西藏的。西藏佛教的发展晚于汉地,唐朝初期,西藏王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的各个部落,建立了吐蕃王朝,并迎娶唐朝文成公主及尼泊尔公主为王后。两位王后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在她们的影响下,西藏王也开始信奉佛教,使得佛教在西藏开始生根。这时的西藏还没有文字,西藏王派遣贵族图弥桑波扎带领一批青年赴印度学习创制文字。图弥等参考当时在印度流行的梵文字体而创立了以三十个字母组成的西藏文字,并模仿乌尔都文创制了草书体,这时大约为公元七世纪的中叶。当赤松德赞接任藏王后,佛教在西藏开始有了长足的发展。赤松德赞从印度请来了着名的高僧寂护法师到西藏弘扬佛法,帮助西藏建立寺庙体制。但当时西藏的原始教“苯教”盛行,苯教的巫师们用各种巫术破坏佛教的建立,同时西藏的贵族唯恐佛教会伤害到他们的利益而暗中百般阻挠,寂护法师的弘法遇到了各种障碍,难以进行。于是寂护向藏王建议请印度着名密宗的大成就者莲花生大师入藏降魔弘法,藏王接受了他的建议。莲花生大师应藏王的邀请由印度进入西藏,只身一人,坐骑白马,以无上甚深的佛法神通击败了沿途所有的外道邪魔,并使他们皈依佛教,成为佛教的护法。莲花生大师因此被西藏人尊为藏传佛教的祖师,他使得密宗在西藏得以发扬光大。
  
  在这一时期,汉地的禅宗也传到了西藏,以大乘和尚为首的一批汉地法师来到了西藏弘扬禅宗。不久藏王赤松德赞请大乘和尚以及来自印度在西藏弘扬密法的莲花生大师在王宫举行御前辩论,这场辩论持续了两天,传说大乘和尚在辩论中引述经论八十余处,批评密宗的修法为“渐修”,而禅宗则是“顿悟”。莲花生大师本是印度那烂陀寺的着名高僧,深通经论,针对大乘和尚提出的论据一一引经据典给予反驳。这一场有名的“顿渐之辩”最后以大乘和尚败北而告终,使得西藏王室对于印度传入的密宗更加崇尚。大乘和尚于是率领所有的禅宗法师返回汉地,禅宗也因此失去了在西藏发展的机会。
  
  西藏佛教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时期,即前宏期及后宏期。公元八世纪末至九世纪初是藏传佛教发展的前宏期,西藏的第一个寺庙桑耶寺在赤松德赞统治期间建成,开始有藏人剃度出家。到九世纪初,佛教的发展迅速,僧侣的数目不断增加。僧侣们享有一定的特权,由人民供养,这就不可避免地要损害到一些贵族的利益,与贵族发生冲突,于是在公元八三八年发生了藏王朗达玛发动的灭佛。这一次灭佛使得佛教在西藏的中部地区被禁了约一个世纪,西藏流行的传说是,从灭佛时在拉萨看到最后一个穿袈裟的法师,到穿袈裟的法师又在拉萨出现,这中间共七十五年。
  
  差不多在西藏发生灭佛的同时,佛教在印度正在走向衰微。印度佛教开始受到原印度教和后来伊斯兰教的双重迫害,寺庙被关闭,僧人遭到驱逐,不少印度佛教法师出走逃亡,这却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佛教在西藏的再兴。
  
  吐蕃王朝在公元八四二年崩溃,西藏陷入长达四百多年的分裂混战局面,出现许多地方割据势力。
  
  西藏的灭佛实际上只影响了中部地区,佛教在边远的地区仍然照常传播。公元八六六年,吐蕃王室的后裔在阿里地区建立起古格王朝,并开始发展佛教。由于在灭佛时期佛教经典被大量地焚毁,使得经书缺乏。公元九七 0 年,古格国王意希奥派遣仁清桑波到领近的迦湿弥罗,当时迦湿弥罗已经受到阿拉伯人的入侵,佛教僧人都愿意到西藏来弘法,因此仁清桑波不仅取回大量的经典,而且还迎回一批高僧到西藏弘法。古格王室出巨资建托林寺,用以供养僧人翻译经典,仁清桑波成为西藏历史上的大译师,对佛教在西藏的再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不仅翻译了大量的经典,同时也译出大批的医书为藏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西藏佛教的后宏期,一般认为是从阿底峡尊者入藏开始的。阿底峡尊者,法名吉祥燃灯智,将印度佛教的体制完整地引进到西藏,使那烂陀寺、鹿野苑的僧侣制度开始在西藏实行。阿底峡尊者先是在阿里,后又应邀到拉萨聂塘,讲经、说法、修订经典、传法等,在西藏弘法共十七年,对西藏佛教后宏期的兴盛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前宏期时,西藏的佛教没有产生教派,佛教的传承以莲花生大师所传的金刚乘为主。到了后宏期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这是由于西藏那时没有一个统一的王朝,各地封建割据势力自行发展佛教,各自派人赴印度取经和投师,这样便出现了不同的传承,形成各自的教派。尊奉前宏期旧传乘的称为宁玛派,藏文是古旧的意思,同时由于这一派的喇嘛多戴红色的僧帽,在汉地俗称红教。公元十一世纪中期,着名的大译师玛尔巴多次赴印度拜师求法,从那洛巴大师学得大手印等法,创立了噶举派,藏文的意思是口授。据传这一派的祖师修法时穿白色僧裙,因此俗称白教,白教后来又分成了至少八个支派,有四大八小之称。在同一时期,后藏萨迦地区一位名叫昆·贡却杰布的贵族创建了萨迦寺,在此传法,被称为萨迦派。又因为这一派的寺庙围墙有象征文殊、观音、金刚手三菩萨的红、白、蓝三色彩条,俗称为花教。而阿底峡尊者的教法为其弟子仲敦巴所继承,仲敦巴建热振寺弘法,创立了噶当派。公元十五世纪,宗喀巴大师以噶当派的教义为基础,针对当时西藏佛教各派存在的种种弊端,制定了一套严谨、次第分明的教义和严格的戒规,创立了格鲁派。格鲁在藏文里的意思是善规,即善守戒规。这一派的喇嘛头戴黄色僧帽,因此被称为黄教。除了红教、白教、黄教、花教四大教派以外,西藏佛教还有一些小的教派,如觉囊派、希解派、霞卢派等,它们的规模一般较小,有些后来渐渐失传。
  
  密宗在唐朝时也传入了汉地,唐玄宗开元年间,有印度大德善无畏、金刚智及其弟子不空等先后来华,翻译密宗经典,灌顶传法,创了中国密宗,被人称为“唐密”,或“真言宗”。密宗在唐朝曾兴盛一时,门人颇多,但在会昌灭法以后开始衰微,到了五代战乱时已渐渐失传,只有一些密咒流传于各派的寺院。密宗在唐朝兴盛时,以空海为首的一批日本僧人来大唐学法,学成归国后在日本创了日本真言宗,并且逐渐发展,自成一系,被人称为“东密”。本世纪初,东密从日本传回中国,吸引了不少门徒。
  
  自古以来,为了维护汉藏关系及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历代王朝都对西藏佛教的各派领袖实行拉拢和完抚,多次加以封赐,保持友好关系。元朝时,蒙古人崇信密宗,萨迦派第五祖八思巴大师被忽必烈奉为国师,迎请到南京为元朝皇室传授密法。传说八思巴在说法时显现神通,身子升在空中,这时天上降下纷纷花雨,雨花台便从此得名。噶举派在元明清三代均很受皇室的推崇,噶玛噶举的领袖第五世噶玛巴银协巴曾被明朝永乐皇帝请到南京传法,为皇后荐举,被封为大宝法王,以后代代世袭。黄教的达赖、班禅喇嘛更是多次受到明清朝廷的封赐,被邀请至皇室讲经传法。这些西藏佛教领袖与汉地的交流和来往,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权和联系和汉藏两族之间的交流,但尽管不少的密宗大德曾应邀造访汉地,密宗的传授大多局限在皇室和达官贵族的范围内,密法的法本多为皇室所收藏,普通老百姓很难有机会接触。此外,由于汉藏语言的不同及地域的隔阂,加上汉地有相当一部分佛教对于密宗所怀有的成见,藏传密法一直未能在汉地广泛弘扬,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晚清。
  
  从晚清以来,藏传佛教逐渐从青藏高原传入汉地,先后有不少康藏的活佛喇嘛来到汉地传法。这一时期来传法的喇嘛包括诺那活佛、九世班禅喇嘛、白普仁尊者、章嘉呼图克图和多杰格西等。其中红教的诺那活佛是最早来到汉地弘扬密法的。继他们之后,又有贡噶活佛、根桑活佛、圣露活佛、安钦活佛、荣增堪布和阿旺堪布等前来弘扬密法,使得密法在汉地的影响日益扩大。那时中国一些地区的佛教界开始了一股崇尚西藏密宗的热潮,无论是红教、白教、黄教或花教均受人欢迎,人们热衷学习密宗,凡是康藏来的喇嘛,就有一批人踊跃前往皈依,请求传法,其中不乏政府高级官员,如戴季陶、何应钦、居正等人。当时学习密宗的多为在家居士,出家人反而不多,因为汉地的不少和尚法师对于西藏密宗一向抱有成见。一九三三年五月,第九世班禅喇嘛从北京到达杭州,在杭州举行了时轮金刚法会。法会的发起人有杜月笙、梅兰芳、戴季陶等,当时一班上海的名人均来到杭州担任法会的护法,一时声势浩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智慧学佛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xuefo.com/7244.html

作者: zhxuefo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