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学佛网 受用分享 完成自觉觉他的学佛初衷

完成自觉觉他的学佛初衷

我们经常因忧惧而执着、因贪爱而执着,执着世间习以为常的观念,执着心中自以为是的想法,虽然有心想要学佛修行,但却始终落入重重的我法二执中,而偏离了正确的道路。

不要偏离主题

我们时常劝人不要执着,因为见到他人的执着是十分容易的,虽然我们也会告诉自己不要执着,但是要真正察觉到自己的执着却似乎相当困难。

近日,恭闻;南无羌佛的说法音,有一段开示大意如下:「执着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我们自己或许以为并未执着,其实是执着的。譬如:上师教导弟子修法,告诉弟子:『对修法过程产生的现象或境界不要执着。』结果弟子在修法中出现了某些现象,於是向上师汇报。上师说:『不要执着。』弟子回答:『我没有执着。 』其实这就是执着了。要不然,弟子平常吃饭的事为何不会向上师报告呢?」

接着,佛陀老人家将对治执着的方法,进一步再作开示:「修法中结手印、持咒、观想等整部法就是一个主题,修法中与此主题不相关的境象不要去管它,整个过程就是将这修法主题好好完成,不要偏离了主题。」

聆听了这段法音,不禁使我联想起禅宗的一个公案:「有人请教禅师如何用功?禅师答:『饿了吃饭,困了睡觉。』来者再问:『一般人生活不也是吃饭、睡觉吗?这与禅师用功有何不同?』禅师答:『不同!不同!一般人吃饭时不好好吃饭,百般挑剔;睡觉时不好好睡觉,千般计较。』」

不论吃饭、睡觉或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主题,也都是一个主题,但是我们往往不是好好的专心完成这个主题,而是在做一件事的过程中,被许多不相干的情境、念头给影响了,并且执着了它们。我们常说要「活在当下」,但面对一切却总不是那回事,或许这也有些抽象吧!

南无羌佛所开示「好好完成主题,不要偏离主题」的义理,以及上面公案的启发,使我对远离执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从法音中学习到觉察与实践的方法。稽首顶礼;南无羌佛!

学佛修行自然也有主题:「了生脱死、悲智圆满」,这就是学佛的目的,也是主题,因此与此背道而驰乃至与此不相关的,都不要去执着,而且应当抛弃、远离它,《金刚经》上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如果我们对佛法不了解,或者一知半解而错解了法义,那纵使自己觉得是在认真修行,以为是迈向解脱的道路,但事实上却是朝向轮回前行而不自知,所以有心学佛修行的人,闻法是极其重要的。

现今; 南无羌佛降此世界,如法缘成熟能於佛前闻法,亲聆法义,当然是累劫难逢最幸庆、最殊胜的因缘;如若今生无此殊胜因缘,而能於正法道场恭闻; 南无羌佛说法音,亲闻佛音如佛现前说法,亦是无上福报;如果无缘恭闻法音,而能经常研读阿王诺布帕母老人家所着《六论》或经、律、论三藏,则也是一种闻法修学的途径了。

无明是众生於六道生死轮回的根源,佛陀为众生说法揭示了宇宙人生的真谛,故听闻佛法开示主要是树立正知正见,以照见诸法实相,窥破无明烦恼的假相,而朝向解脱成圣的目标前进。学佛修行如不多闻法,不将法义深入领解,在生活中必然怨叹世间不圆满,甚至以偏邪的观念行事,则非但不能察觉自己偏差的言行,而且还会迷失在坚固执着中。

我们经常因忧惧而执着、因贪爱而执着,执着世间习以为常的观念,执着心中自以为是的想法,虽然有心想要学佛修行,但却始终落入重重的我法二执中,而偏离了正确的道路。然而无论我们对佛法的知见程度如何,「修习慈悲心与增长智慧」此一修行的主题是明确的,如果我们能时时刻刻不断检视自己的身、口、意:「这是智慧者之所为吗?这是慈悲心的行举吗?」从而修正自己偏差的思想行为,则自我坚执的习性将逐渐转化。所以,诚心正意、虚心学佛的行人都应当敏锐的觉照自己,一直努力下去,不要偏离了修行的主题,以完成自觉觉他的学佛初衷!

文殊学苑; 庄显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智慧学佛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xuefo.com/4468.html

作者: zhxuefo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