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学佛网 佛学基础 佛学知识︱四禅八定

佛学知识︱四禅八定

四禅者,色界诸天;分为〔一禅、二禅、三禅、四禅〕。定者;即是散乱止于一念,波荡归于宁静也。

四禅八定

《中阿含经》《瑜伽师地论》《大智度论》《俱舍论》《摩诃止观》

四禅者,色界诸天;分为〔一禅、二禅、三禅、四禅〕。定者;即是散乱止于一念,波荡归于宁静也。色界有四种禅定,修四种禅定方法,能往生色界诸天。再加上修持能昇进,无色界四空诸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的四种定,就是四禅八定也。

【初禅天定】

清淨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天,即有〔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等三天。此三天众已不须段食,故无鼻、舌二识,惟有乐受与眼、耳、身三受相应,喜受与意识相应。

《大涅槃经》云︰初禅天人,因为他们心中,还有粗细思想,故外面有火灾侵袭。

谓人于欲界中修习禅定之时,忽觉身心凝然,运运而动,如云如影。又觉遍身毛孔气息悉皆出入,入无积聚,出无分散,是名初禅定。

【二禅天定】

清淨心中,粗漏已伏,名为二禅。即有〔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等三天,此三天已无前五识,仅有意识。因之惟有喜.捨二受,与意识相应。

《大涅槃经》云︰二禅天人,对于禅定虽然心生喜乐,但外面依然会有水灾侵袭。

谓既得初禅定已,心厌烦初禅。粗心于缘起的感觉,或细心于禅味的分别,均摄心于定。湛然澄澈,觉观即灭。而发胜定之喜,如闇室中出现日月光明,朗然洞澈,是名二禅定。

【三禅天定】

安稳心中,欢喜毕具,名为三禅。即〔少淨天〕〔无量淨天〕〔遍淨天〕等三天。此三天识受,皆与二禅略同,但怡悦之相,更为淨妙。《大涅槃经》云︰三禅天人。已对禅定入于淨妙喜乐,惟独留有呼吸粗重,故外面风灾侵袭。

谓既得二禅天定已,而又厌烦二禅的喜心涌动,定不坚固。因摄心谛观,喜心即谢,于是入定于绵绵之乐,从内心生发,乐法增长遍满身中。于世间乐,最为第一,是名三禅天定。

【四禅天定】

前五识俱无,亦无喜受,仅有捨受与意识相应,名为四禅。即有〔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等九天。根据《大涅槃经》云︰四禅已下诸天皆有风、水、火等内外祸患,惟独四禅天一切均无诸灾。

谓既得三禅天定已,又觉三禅,乐法扰心,令不清淨。一心厌离加功不止,即得安稳。出入息断,空明寂静,如明镜离垢,淨水无波,湛然而照,万相皆现。决诸妄想,正念坚固,是名四禅天定。

【空处天定】

空者;虚空也,谓既得四禅天定已,犹厌身色繫缚不得自在,乃转加功力观察,己身犹如罗穀。内外通彻一心念空,惟见虚空,无诸色相,其心明淨,无碍自在。如鸟出笼,飞腾自若,是名空处天定。

也就是说,修空无边处定者,心想为了能出离患难重重,色蕴物质的牢笼。于是捨色想而缘「无边的虚空」,做到与空相应的定是也。

【识处天定】

识者心也;谓既得空处天定已,即与识心偏缘虚空。而虚空无边,以无边故定心复散。于是即捨虚空,转心缘识,与识相应。心定不动,现在、过去、未来之识,悉现定中与定相应。心不分散,此定安稳,清淨寂静,是名识无边处天定。

也就是说,行者又厌离外在的虚空。于是捨外在虚空,而缘内在的识,修到心与识,皆与无边相应。是名识无边处定也。

【无所有处天定】

谓离上空处,故名无所有处。得识处无天定已,以心缘现在、过去、未来之识,于无量无边能坏。惟有无心识处,心无依倚,乃为安稳。于是即捨识处,专繫心于无所有处,精勤不懈一心内淨,怡然寂静诸想不起,是名无所有天定。

会修无所有处天的行者,是已厌离心识,细观心与识皆无所有,而证悟心识与无所有相应。是名无所有天处定。

【非想非非想处天定】

谓前识处;是有想无所有处,是无想。至此则捨前有想,名非想。捨前无想,名非非想。盖此天,既得无所有处天定已。又知此处如痴、如醉、如眠、如闇,以无明蔽覆,无所觉了。无可爱乐,于是一心专精,即于非有非无常念不捨。则无所有处定,便自谢灭。加功不已,忽然真实定发,不见有无,相貌冺然,寂绝清淨,无为三界,定相无有过者。是名非想非非处天定。

四空天,只有定果色,无业果色,故无身质。所以正报无有色蕴,依报亦无有国土宫殿。故曰无色界,又名四空处天。乃是修四空处定的行者,所得的正、依报。已无有「色」,只有剩馀受、想、行、识等微妙的精神存在而已;凡修此断灭空法门皆属外道,佛陀云︰焦芽败种矣。

声明:如果本文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智慧学佛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xuefo.com/3723.html

作者: zhxuefo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