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学佛网 佛学基础 佛学知识︱四无量心

佛学知识︱四无量心

四无量心者,慈、悲、喜、捨也。而通名无量者,谓菩萨利他之心,广大至无有边际也。所缘所度化众生数量,算数比喻皆无有称量也。而能缘、能度化之众生亦无有称量矣。

四无量心

《维摩诘所说经》《成道必修定观法》《法界次第》《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四无量心者,慈、悲、喜、捨也。而通名无量者,谓菩萨利他之心,广大至无有边际也。所缘所度化众生数量,算数比喻皆无有称量也。而能缘、能度化之众生亦无有称量矣。此四种心行,普所缘众生皆无量故,引生福德亦是无量,故名四无量心也。《维摩诘所说经》云︰「慈是道场,等众生故;悲是道场,忍彼苦故;喜是道场,悦乐法故;捨是道场,憎爱断故」。又以此四种心量,须先依 第三世多杰羌佛开示︰「迁转意识」修,再入禅而修。而凡修此法可生色界梵天故。所以又名「四梵 住」。《放光般若经》云:「修慈极远生遍淨,修悲极远生空处,修喜极远生识处,修捨极远生无所有」。

【慈无量心】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菩萨爱念一切众生,常常因众生愿望,而饶益有情故,就给与一切众生无限的快乐。随顺众生愿望的心,利乐一切众生,行平等大慈,视众生与诸佛同体故,是名慈无量心。《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云︰「慈名爱念众生,常求乐事以饶益之。修慈心,为除众生中瞋觉故」。

【悲无量心】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即怜悯拔苦之心是也。谓菩萨怜悯一切众生,受种种苦而常怀悲悯之心,起拯救济拔令得解脱的行动,来拔除一切众生的痛苦。行平等大悲,救度一切众生不生疲厌,与诸佛同心,忍疲苦故,是名悲无量心。《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云︰「悲名愍念众生,受五趣中种种身苦。修悲心,为除众生中恼觉故」。

【喜无量心】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乐。谓菩萨庆幸见一切众生已离苦得乐时,而自己心中会愉悦无比。见人行善而自身更生起无限欢喜。因众生沉迷不返,而见众生一念之善,悉皆欢喜。乃至见其念念皆善,能得正法、出三界,破无明、显法身,则大喜无畏,悦乐法故,是名喜无量心。《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云︰「喜名欲令众生,从乐得欢喜。修喜心,为除众生中不悦乐故」。

【捨无量心】

愿诸众生,远离贪瞋之心住平等捨。谓菩萨施以无缘慈.施于同体悲,悉皆法乐喜。利乐众生而无众生相,法非法相。增爱二心皆悉捨离。所以没有特别喜欢的,也没有特别不喜欢的。没有特别讨厌的,也没有特别不讨厌的。复念一切众生一视同仁,冤亲平等,不起爱意,不起憎恨,行如是大捨,是名捨无量心。《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云︰「捨三种心,但念众生不憎不爱。修捨心,为除众生中憎爱故」。缘以四法,故说四心,遍十方平等无隔,名无量心。

阿王诺布帕母著《成道必修定观法》云︰所以,如果是不发菩提心,不修四宏誓愿行,不渡脱一切众生,如果你没有这个境而学佛的话,那麽你就不可能得到正定,这个时候不但没有正定,连普通的定也都难以得到。那麽,这仅是一个心境,它还要付诸于实践当中去,还要付诸于我在「四梵住」当中,讲到的慈、悲、喜、捨的生起次第、圆满次第以及生圆不二次第,这三个四梵住的次第,所以正是由于它们是修行的基石,是修行的实践,能够把这些做好了,实践落实好了,那麽你进入正定的话就毫无问题。

声明:如果本文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智慧学佛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xuefo.com/3710.html

作者: zhxuefo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